图片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简报


吉林现代农业简报(第21期)

   发布时间:2017-12-25 10:13:00 作者  来源:吉林省率先办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发省直有关部门、各地政府、三农问题有关专家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概要,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

省农委主任  于强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入学习研讨十九大精神,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梳理查摆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十九大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一、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理解和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农业是吉林的一大优势,也是吉林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并作出了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根本上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发挥吉林优势,建设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围绕打造绿色大粮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等,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围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摆上了基本方略的高度。建设三大体系,就是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我省要破解农民增收路径依赖的矛盾,需要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拓展产业增收空间,发挥粮食特别是玉米的生产优势,挖掘设施农业、畜牧业增收潜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三、围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要求,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务实的实践要求,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我省农户经营规模不大不小,小农户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三大体系,需要从这个实际出发,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扶持、改革创新、管理服务等举措,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真正让普通农户在农业现代化中实质受益。重点是鼓励扶持 “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把吸纳普通农户参与作为支持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完善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经营方式变革联结农户,通过市场开发带动农户,通过产业链利益分配反哺农户。

    四、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建设三大体系,需要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发挥吉林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产业体系重点是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全产业链短板。生产体系重点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补齐高标准农田和设施装备短板。经营体系重点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加快补齐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短板。三大体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交织、相互支撑,需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更需要搭建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当前,重点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两个载体,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个平台,整合各类要素加大支持力度,引领示范三大体系建设。

    五、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大体系,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整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把重中之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实和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重点围绕解决“地、钱、人”三个关键问题,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发展、推动发展、规范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地”的方面,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保障农民财产权益。“钱”的方面,需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支农政策效率。“人”的方面,需要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关于我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建议概要

省委财经办原主任  郭庆海

 

    与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相比,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政策性,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因此,需要密切结合国情、省情因地制宜地确定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方案。

    一、依据省情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

    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目标既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的规模目标所释放的社会效益,既社会公平问题。家庭农场的基本含义是以家庭劳动为主,并且以家庭收入为主体,收入水平至少不低于农村务工农户的平均收入或不低于本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规模的经营主旨就是要完全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率。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既利于农地在农户之间的分配,又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载体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构建这个衔接的关键是建立两个载体,一是农民合作社的农民自组织服务载体,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载体。通过这两个载体,一是解决这些农户农地高度细碎化问题,将其整合成可以接纳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经营体;二是为小农户提供便捷的生产性服务,使他们能够以最少的劳务投入实现有质量的农业再生产。

    三、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

    合作社的发展,应将重心放在发展质量上。抓发展质量,首先是落实合作社章程,解决空壳和能人把持的问题;其次是完善和丰富合作社功能,切实形成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再次是把为农户提供服务作为合作社的主要功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买贵卖难”的问题。

    四、重视综合型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要使合作社对广大农户产生吸引力,需要按照综合的模式发展,解决农民购买、销售、生产设施、种植规划、作业服务、资金服务乃至生活指导等多方面的诉求和需要。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畜牧业,都可以加入到一个合作社来,形成一个地域上多种内容的综合合作。特别农村的合作金融,若不以最广大的农户参与为基础,是无法发展的。而只有综合型合作的发展,才能创造农民合作金融发展的主体条件。

    五、探索用合作经济机制改造集体经济

    我国农村基层经济组织主要表现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二者的发展都处于尴尬的境地。无论是农民合作社还是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在于未能解决好内在机制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的基本精神 ,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应当用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用合作经济的机制发展和完善集体经济,解决目前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甚至无壳化的问题。

    六、禁止工商资本涉足粮食等大田作物经营

    在中央文件中历来不提倡工商资本进入粮食等大田作物的经营,一是与农民争地,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还不足以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工商资本进入农地必然对农民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二是粮食等大田作物效益低,难于满足工商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建议禁止新的工商资本进入粮食等大田作物的经营,对已经进入农地的工商资本,在租期结束后逐步退出,重点发展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农场。

    七、鼓励工商资本参与种子产业发展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育种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并采取产品研发的模式和机制。世界上强大的育种企业,都是以工商资本为后盾的强势企业。吉林省作为玉米主产省,上世纪80—90年代在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方面,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近年来却呈现竞争力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入世”后,外资企业的品种已经对国产品种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国产品种有失去主体地位的危险。因此,应当在种业方面加快改革,鼓励和吸引国内大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育种领域,特别是玉米育种领域,为我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打印』『关闭

line

 主办: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