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于 强关于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17-07-27 09:53:08 作者  来源:吉林省率先办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全省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近些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合力攻坚,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有序实施。在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指导下,从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农村产业、人口、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情况,重点编制和完善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重点、时序和布局。积极推进特色村、民俗村、旅游村、中心村、生态村等村庄规划制定工作。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各类规划都是什么规划:28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对71.2%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和43.9%的集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对28.9%的行政村和17.4%的自然村编制了建设规划】,强化实施管理,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二)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在深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全省新农村建设转入由点及面、单项突破向全面发展、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同步推进新阶段,先后建设两轮新农村重点村,引领性示范性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清新、与农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紧密的靓丽新农村典型【吉林市大荒地村、农安县陈家店村、梨树县霍家店村、和龙市金达莱村、光东村、敦化市小山村、通化县繁荣村等】。到2016年末,全省累计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2854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0.6%。

  (三)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粮食总产稳居全国第4位;畜牧业产值1430亿元,增长7%左右;园艺特产业产值1607亿元,增长12.2%;农产品加工收入5200亿元,增长7.5%;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812.60亿元,增长5.1%;林业增加值65.44亿元,增长0.2%;牧业增加值594.13亿元,增长2.3%;渔业增加值26.36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0.74亿元,增长2.7%。】。2016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3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农村民生事业建设成效突出。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省通村公路基本达到100%【水泥路、柏油路建设总量8000公里左右】,解决了1000多万农村居民及7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改造农村泥草房76.4万户【2007年试点,2008年铺开,2010年末结束】、危房31.27万户【2009年开始延续至今,2016年改造6.47万户,今年建档立卡国标贫困户危房4.8万户全部改造完成,一般户危房改造数量尚待确定】。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项工作成效显著。到2016年末,全省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电网改造升级、校舍村部建设、新型合作医疗、五保户和低保户供养救助等14个重大民生建设全覆盖【14项民生工程:1农村公路村村通、2农村电网改造升级、3农村校舍安全改造、4村部建设、5标准化卫生室、6农村文化大院、7农家书屋、8农村社会救助福利中心、9农村宽带网络、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农村大病救助、12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最低保障、13农作物保险、14农村送文化下乡】。

  (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入。认真贯彻国务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战略部署,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改造、畜禽标准化饲养、秸秆综合利用、街道庭院建设等一系列农村环境专项整治工程【6项专项整治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等“六清”活动,全面落实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垃圾清理、卫生日常保洁和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解决垃圾临时堆放场点、转运车辆、保洁人员、保洁经费等短缺的实际问题。到2016年末,全省2451个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26.2%;共有8870个村开展了垃圾清理行动,占行政村总数的95%。

  (六)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全面展开。按照生态美、人文美、设施美、产业美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活动。近两年创建美丽乡村274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55万户。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点成线、聚片成面,集中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配套、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精品片区58个,先进村1300个,农民集中居住新型社区120个。

  (七)新农村建设推动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解决重大问题。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的要求,全省落实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各级有关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各类企业等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点、党建联系点、扶贫工作点实行“三点合一”捆绑帮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十多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2亿元【专项资金投入方向: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是农村道路、围墙大门、排水沟、休闲文化广场、村部等】,带动各方面投入 411.2亿元【资金投入结构:各级政府投入51.16亿元,整合项目投入124.4亿元,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22.32亿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5.56亿元,乡村集体投入86.35亿元,农民自筹121.38亿元】。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督导、奖惩和绩效管理机制,主动接受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检查、政协委员视察。注重发挥乡村两级工作组织、任务落实、推动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努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总的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的目标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卫生环境还需全面改造和提升,农村公路、厕所改造、秸秆利用、教育医疗等一些重大民生建设项目亟待完善提高。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破损多、维护难,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随意焚烧的问题突出。【2015年省新农村办公室普查,农村需要累计建设的通村、通屯、通户、通农田公路总里程为163722公里.基期有水泥路、柏油路、砖路87539公里,其中水泥和沥青路破损22781公里。砂石路和土路76183公里,加上破损路,总需要新建和维修里程为98964公里】三是新农村建设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有债务的行政村和贫困地区没有脱贫的行政村,是新农村建设难啃的“硬骨头”。四是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帮扶力度有所减弱,现有投入能力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期盼改变农村面貌的迫切要求。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7年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将坚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攻方向,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着力解决好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和生活环境清洁等紧迫问题。2017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年内实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电网改造升级和宽带吉林五大工程,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基本保障型示范村;突破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和难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农村人畜分离、农村污水、农村厕所、农村秸秆五个专项改造行动,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环境整治型示范村;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广泛开展绿化美化亮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紧密结合,创建一批美丽宜居型示范村。年内完成通化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验收工作。

  (二)实施整市整县推进。重点抓好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延边州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市试点,深入推进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敦化市、通化县等新农村建设整县试点。目前各地都已制定了整体推进工作方案、部门责任分工、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等三个文件,明确专项资金支持,召开会议推动落实。

  (三)培树一批示范典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重点培育高效农业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农村生态保护、传统村落整理、环境整治提升、民俗文化传承、名景古迹挖掘、乡村旅游打造、历史名人弘扬、传统农耕展示等10个方面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准备7月中上旬,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议,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

  (四)开展创新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增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动能。一是探索建立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动机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助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探索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试点,促进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扩大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试点,重点推广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PPP运作方式,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能力。四是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集中打造一批特色乡村和特色小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五是突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精准脱贫力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坚持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全面建立和推行“河长制”,落实省市县乡四级管理责任,确保河流清洁。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养殖,减少化学品投入和加强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田园清洁。加强村庄绿化美化和亮化,有效治理生活垃圾和其它污染,确保村庄整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区、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工业集中区、旅游观赏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管理建设,确保整个农村建设生态、环保、绿色、安全。

  (六)选定新一轮重点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三五”规划,从今年开始,选定第三轮新农村建设重点村400个。这轮重点村选定将突出精准实效和提高示范性引领性,突出特色发展、集中连片、择优确定、科学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017年5月18日)

 

打印』『关闭

line

 主办: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