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紧密围绕智慧农业方针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数字吉林”战略部署安排,近年来我省努力破解智慧农业技术卡点,加快补齐技术层面短板,推动智慧农业加快发展。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支撑。相继推动出台了《吉林省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数字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加强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相关保障措施。二是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2020年5月,吉林农业大学在东北地区率先成立了智慧农业研究院,下设智慧粮食工程、智慧养殖工程、黑土地大数据工程等5个研究中心,并承担中国工程院“数字科技促进吉林省农业提质增效发展战略研究”和“‘双碳’背景下吉林省光学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项目。三是启动重点研发项目。我省于2023年11月成功获批农财两部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争取资金1.05亿元用于智能免耕播种机、智能玉米籽粒收获机、轻简型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秸秆高清洁打捆机、绿色高效粮食干燥机5个项目的研发,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省科技厅于2023年启动实施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模块式智能自动化行走种植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玉米生产无人化作业中土地精整关键技术研究”等13项智慧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投入经费660万元。四是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由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织农机、计算机、人工智能、仿生等领域专家,联合开展了智能机械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设计攻关活动,团队高级职称在研人员超过50人。
下步,我厅将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用好用足现有资金,进一步强化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紧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同时,我厅将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对接争取,研究出台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省级实施方案,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高端、智能农机产品。
二、关于留住本地人才,深挖科研创新,形成独特模式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我省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一是出台专项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于2022年9月印发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提出了打造“黑土地”保护、肉牛养殖、种业发展等高质量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加强成果转化激励、实施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实施人才科研成果转化金融扶持、实施创业担保贷款优惠、实施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34项激励措施,保障我省“一主六双”战略和“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发展。二是完善相应学科建设。吉林大学立足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全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创基地,由人工智能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组建了数字信息学科群,拥有任露泉院士团队、国家级人才18人、教授204人、副教授193人,近五年培养博士研究生124人、硕士研究生招生1255名,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招生186名。吉林农业大学自2020年5月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以来,柔性引进院士2名、教授1名、博士1名,全职引进教授4名,并于2021年进行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由赵春江院士牵头的博士生导师队伍招收农业信息学博士研究生16名、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农业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16名。三是开展智慧农业科技服务。省科技厅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智慧农业科技服务。2023年,省科技厅选派12名科技人才入驻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相关企业兼任“科创专员”,对首次入选并成功签聘不少于两年合同的“科创专员”,通过现有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连续两年给予入驻企业每年5万元补助经费,用于支持“科创专员”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四是支持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我厅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支持,拿出1500万元建设认定了22个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批覆盖大田种植、园艺特产等产业的智慧农业头部主体。今年我厅再接再厉,在资金整体紧张的情况下,继续拿出500万元支持建设10个示范基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成果应用落地。五是抓好智慧农业应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大力开展智慧农业等技术应用培训。2023年全省共认定105家单位作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完成培训18353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认定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3所高校作为“头雁”项目培育机构,省市县三级严格按照条件遴选出400名学员,覆盖全省53个县(市、区),围绕智慧农业等方面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参观考察、交流互访,帮助参训学员转变经营理念、拓宽发展视野、开阔经营思路。
下步,我厅将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继续加强智慧农业领域科技人才培养,优化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创业,鼓励发展智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们将利用吉林大学2024年“强农兴农行动”,共同推进智慧农业指向的专业博士授权点申请与建设,为我省培植智慧农业发展高端人才力量。
三、通过数字化升级激活并加强我省农业科研传统优势
我省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在种养领域的传统科研和产业化优势,合力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一是搭建科研平台。省教育厅指导省内各高校建设了一批农业科研平台,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目前,吉林大学建立了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农业大学建立了智慧农业研究院,延边大学建立了吉林省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积极与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建设了一批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其中,吉林农业大学与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蓝莓遗传育种与创新利用实验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吉林中新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猪重大疫病预警与防控实验室。同时,吉林农业大学还建设了公主岭稻鱼科技小院等26个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三是构建大数据模型。2018年至2021年,我厅历经3年时间打通原有应用系统数据底层,建成了在一个数据中心支撑下,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吉农云”平台。2022年,发起成立了“吉农云”“共享元”服务联合体,先后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云天化、鸿翔种业等64家成员单位,通过跨界融合、优势互补,合力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平台。平台现已完成13个子平台和32套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形成了覆盖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工具化云平台,其中12316/12582专家咨询板块,累计实现一对一互动服务3000余万条次,推送服务信息156亿条次。省畜牧局建设了全国首创“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创新研发“吉牛?云繁改”系统,上线运行“繁改APP”,推动肉牛繁改员为养殖户提供及时便捷服务,目前平台已为超22万头母牛提供繁改服务,采集配种数据24.3万条、接生数据19.1万条。四是应用数字技术。在省政府“千万头肉牛工程”的政策引领下,吉林移动公司联合中移物联网公司融合区块链、AI、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智慧畜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和数字孪生、AI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搭配专门开发的数据挖掘算法,已基本实现了饲养各环节数据自动记录,牛只生长状况、体温、步数以及牛场环境数据自动上传,牛只行为自动分析,牛只健康状况提前预测等功能,提高了养殖效益,降低了养殖风险,推进了标准化规模养殖。
下步,我厅将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畜牧局等部门继续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交流,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智慧农业领域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
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我省坚持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要突破口,通过集中打造、示范带动,不断激发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扶持力度。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累计争取1.0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促成6个数字农业项目在我省落地实施,打造了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支持隆源农业和福豆农业两个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帮助建设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可视化系统和手机端数字化应用工具,探索形成了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开发推出“数智乡旅”小程序,着力培育智慧化三产融合主体,小程序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已入驻经营主体513家,上线产品790款,消费用户达到8540人。二是提升企业责人综合能力。2022年和2023年,我厅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企业负责人数字化发展素养和智慧农业等方面发展动力。培训课程紧扣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龙头企业真实需求,设计了包括宏观政策、创新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专题课程,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实践交流、产品展示等环节,为企业负责人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目前已累计培训750余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实现轮训全覆盖。三是推动建立行标地标企标。积极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沟通,今年拟支持开展智慧农业和农业大数据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制订立项计划。目前,吉林农业大学制标团队已完成标准草案,正在履行申报程序。鼓励省内智慧农业头部企业探索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体系,加快建立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抢占全国数据市场先机。目前,“吉农云”建设运营商已会同“共享元”联合体相关成员单位启动了标准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持续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选认定,支持龙头企业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09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3户,企业品牌发展到268个,48家农业企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66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录入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下步,我厅将继续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应用数字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信息资源,打造产业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共享平台,带动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提升。
感谢贵单位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1日
(联系人:宋明昱,电话:889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