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高标准农田“建维产销”数字化全过程发展模式 确保粮食产能有效提升的建议》收悉,经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791.2万亩,相当于前两年建设面积之和,建设进度为209%,位列全国第3位,是历年来完成建设任务最多的一年。
2018年以来,我厅历经3年时间打通原有应用系统数据底层,建成在一个数据中心支撑下,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吉农云”平台。2022年,发起成立“吉农云”“共享元”服务联合体,先后引进64家成员单位,通过跨界融合、优势互补、机遇同惠、共建共享,合力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平台,完成良田、良机等13个子平台和生产经营主体管理32套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生活和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工具化云平台。从数字农田建设看,受投入标准低等因素影响,数字农田建设与“建维产销”一体化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厅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提高投入标准,加快推进数字农田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吉农云”升级版建设。会同吉林移动启动第三批“数字村”改造工程,延伸平台末端应用的广度深度。利用平台市场吸纳和利益链接功能,引入社会各方资源,在农安、德惠、榆树、长岭、梨树、铁东等县(市、区)率先开展试点,打造“农机、农艺、农数”相融合的玉米单产提升和产销一体化智慧农业生产经营新样板。推进省政数局做好“吉农云”平台涉及政务数据迁移入“吉林祥云”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农业建设最大功能作用。
二、申报搭建吉林省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依托“吉林祥云”申报吉林省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力争尽快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建设成果“一张图”和监测评价“一张网”目标构想,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并报省直职能部门,正在履行审批程序。
三、持续加大数字农田建设投入力度。根据《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3〕12号)、《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22)等制度规定,指导各项目县(市、区),根据本地基本农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数字农田建设需求,科学编制项目设计,提升数字农田建设规模水平。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原则,引导更多单位(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建设标准,优化项目内容。严格落实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规定要求,鼓励各项目县(市、区)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土地出让收入,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和旱田改水田指标收益等渠道安排相应高标准农田运维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在此,也感谢您对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朱新文 电话:8890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