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吉林省委员会:
贵委在省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树立大食物观 促进菌物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出台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药用菌产业发展。202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函〔2022〕67号),提出“加大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食药用菌产业支持力度、支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食药用菌产业、支持食药用菌设施棚室建设、支持食药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支持“蚕菌”“林菌”复合式发展、支持秸秆基料化综合利用开发、支持将食药用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创建食药用菌专业乡镇(村屯)、支持建设食药用菌区域性产地市场、支持食药用菌品牌建设、支持食药用菌科技示范推广建设”11条政策措施,为全省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安排专项资金推进产业发展
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吉林农业大学开展木耳和杏鲍菇优质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通过种质资源收集、遗传育种、栽培等系列科技创新,突破木耳采收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瓶颈,创制高产、高蛋白杏鲍菇新品种。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产品品质优质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其他食用菌种类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提高我省大宗食药用菌种类生产的稳定性、优质性和高效性。
一是开展木耳优质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主要通过田间生育期、抗性、产量等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宜轻简化栽培的优良菌株。对不同栽培基质(大豆秸、玉米芯、黑木耳菌渣)或复混优化配方及其配套技术集成示范,对秸秆高效粉碎机、装袋机等配套轻简机械进行优选。集成种质资源收集和核心种质资源鉴定+优良菌株+栽培基质配方+智能化养菌环境控制+机械化菌包运输+高效挂袋或菌床平整铺膜+高效采收晾晒技术+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专用品种、高效基质、环境控制及配套机械化采收相衔接的工艺流程,并形成“木耳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在我省延吉市、吉林市、长春市、白山市、通化市、图们市等木耳主产区建立基地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
二是开展杏鲍菇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针对杏鲍菇集约化高效生产过程中专用品种缺乏,杏鲍菇栽培过程中自主化品种占有率低,开展杏鲍菇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优质丰产耐逆关键性状分子标记开发,获得适合于轻简化高效栽培的适宜品种。以筛选获得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为基础,采用新型基质开发及配方优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基质营养成分测定、木屑大试管菌丝生长筛选模型构建、不同生长时期酶活性测定,明确最适栽培料配方的营养生理指标,获得适用于轻简化栽培杏鲍菇菌株的适宜高效配方。针对杏鲍菇生产过程中袋栽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出菇管理人工需求高等产业问题,开展标准化生产、轻简化装备选型与配套应用等研究,形成专用品种、高效配方、智能化装袋、高效立体培养、轻简化出菇管理相结合的袋栽杏鲍菇生产技术流程,减少制袋(包、棒)和接种环节操作对人工的依赖,提高制袋(包、棒)的标准化水平。通过专用品种筛选、新型基质配方创制、轻简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发,集成杏鲍菇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形成相应技术规程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
三是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以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示范服务、带动参与等方式,向延边、吉林、通化、长春等地的农技人员传授木耳栽培、病害防治、科学管理等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线上指导等多维度培训。建立本土人才线上培训学院新模式,举办线上食用菌培训班,实行专家教授网上授课。培养本土技术骨干,帮带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
三、推动食用菌行业转型升级
省工信厅充分发挥省级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食用菌行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3年给予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00吨黑木耳精深加工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持续推进食用菌主食化,如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加工的木耳羹、木耳冷面、敦化的木耳煎饼等逐步上市。
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省工信厅鼓励并支持食用菌加工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方向发展。2021年以来,认定吉林益隆、元寿菌业、长城菌业、汪清桃源小木耳、吉林菌草堂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并给予资金支持。着力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如长春市高榕公司(金针菇)、安图县亿隆公司(杏鲍菇),已成为我省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典范。
五、推进科技创新
近年来,省科技厅将食用菌工厂化、清洁化生产新技术及应用、食用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持续推动省内高校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2021年以来,支持“食药用菌棒回收及后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食用菌废弃物菌糠修复农田土壤的应用研究”“菌/酶协同发酵制备秸秆基农用γ-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研究”“吉林省食用菌菌糠饲料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长白山地区不同植被带特色菌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保育”等5项重点研发项目。
六、搭建和完善食用菌供应链运作平台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厅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推动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农批市场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落实新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在前期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指导现有21家农批市场开办者,全面建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制度,定期调度查验制度落实情况。二是加快信息化监管平台推广应用。对监管部门和农批市场开办者进行线上培训,全省21家农批市已全部入网登记信息,100%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00%建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制度,2255户入场销售者100%建立管理档案。三是开展宣贯整治。新修订的《办法》实施以来,各地通过网络媒介、现场培训、实地宣传等方式宣传解读《办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同时,组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集中交易市场、大型商超等食用农产品销售场所进行专项检查,对群众关切的“生鲜灯”问题开展治理行动。
七、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稳步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始终高度重视冷链道路运输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15家冷链道路运输企业,1770台冷藏运输车辆,可以满足各类冷藏运输需求。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实现冷链道路运输源头可溯、去向可查,杜绝冷链道路运输“失链”“断链”风险。一是开发建设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参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对冷链运输全流程进行研究论证、系统设计,开发建设了吉林省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二是开展冷链道路运输行业调研。选择省内规模较大的冷链运输企业开展系统试运行,充分论证系统填报内容科学性,并按照企业反馈及时进行完善,为冷链运输电子运单系统推广使用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指导冷链道路运输经营者规范使用冷链电子运单。印发《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广应用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冷链道路运输车辆、驾驶员、货物以及流向信息的动态采集,全面落实冷链道路运输企业、经营业户履行车辆、人员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冷链道路运输规范管理,实现冷链道路运输源头可溯、去向可查,推进全省冷链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理念,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质量效益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于金库 电话:1510448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