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9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吉农议案〔2024〕47号)
2024-06-24 11:27:00
来源:  

张益胜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人参是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型优势产业,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2﹞8号)文件的安排部署,我厅围绕建议中“集中力量培育人参产业‘链主企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在产业链上游,持续抓好人参种植标准化生产。编制实施《非林地人参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开展8种化学农药和4种生物农药人参生产应用试验,加强对人参用药筛选和技术指导;年度认定“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22个,示范推广面积3536亩;创建园参和林下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2个,示范面积3400亩;建立“数字人参”种植基地可视化及人参病虫害预警及防治体系、加工和质量控制体系、产品溯源召回和防伪体系,推进人参种植管理步入“数字化”管理进程。

  (二)在产业链中游,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在抚松、集安国家级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敦化、延吉、集安新开河、图们(道地中草药)等10大人参产业园区,已入驻千万元企业53个,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1个,完成投资97.9亿元,2023年园区总产值397.7亿元,上缴利税7.8亿元,形成了人参精深加工规模经营和集群发展态势。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加快人参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实现了人参根、茎、叶、花、果实的综合开发利用。现已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五大系列约1000多种产品。

  (三)在产业链下游,持续加强吉林人参宣传推介。邀请张伯礼院士等专家,在吉林卫视制作播出全国首档人参科普类全媒体专题栏目《吉林人参》40期,总时长达800分钟,在澳亚卫视制作播出12期人文专题节目《道人参(文化篇)》,节目播出覆盖中国内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全球覆盖人口约2.6亿,节目收视人口超过1亿人次,在东南亚、欧美等地的主流华文网络媒体上线播出,覆盖90%以上的华人华侨群体,累计点击量超过500万人次;在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开设吉林长白山人参专题栏目,从产业政策、行业管理、品牌打造、人参文化等多方面开展宣传;组织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文化申遗,现已通过审批。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宣传推介人参的道地性和功效,讲好吉林长白山人参故事,提升吉林人参品牌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下步措施

  (一)持续抓好标准化种植。一是推进人参种植标准体系建设。制订出台林下参种植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建设,引导全省各级人参产业协会等制定人参团体标准。二是推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在抚松、集安、通化、敦化等核心产区建设人参(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扩大示范推广面积。三是加强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开展人参线上、线下综合指导服务,每年对参农轮训一遍,发挥“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作用,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人参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四是推动解决人参病虫害用药短缺问题,加快开发、筛选和推广人参用低毒低农残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专用肥料。

  (二)着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一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抚松、集安国家级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敦化、延吉、集安新开河、图们(道地中草药)等10大人参产业园区建设。二是积极引入头部企业。积极推进与华润三九、上海复兴等企业合作,引进大型集团投资人参产业,加快打造与韩国“正官庄”相当的领军企业,引领全省人参产业全产业链升级。三是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发挥吉林省人参产业联盟作用,扶优做强益盛汉参、华瑞参业、大自然、东方红等域内头部企业,培育本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拉长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培育以人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为重点精深加工体系。重点支持抚松县人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柳河特色野山参精深加工升级、靖宇人参单体成份提取和化妆品精深加工、集安人参化妆品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实施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开展人参产品质量监测,组织检测机构对“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核心成员基地及三大人参市场人参及西洋参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市场交易,从基地源头上保障入市人参产品质量安全。

  感谢您对我省人参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监督。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张恺新 电话:0431-89639942)

分享到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