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1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吉农议案〔2025〕16号)
2025-06-25 15:48:36
来源:  

邹敬韬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通吉林“内循环”,激活经济新动能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畅通供需循环

(一)签订吉粤农业合作行动框架协议。吉粤两省农业农村厅先后6次携企业代表团实地互访、深度交流,通过线上“云对接”、线下“搭鹊桥”、精准“组战队”等方式,促进全省农业企业学习广东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成功挖掘新的合作商机,为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探索了新模式、新路径。2024年9月2日,吉粤双方签署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意向框架协议。按照吉林所能、广东所需,吉林所求、广东所长的合作思路,通过整合资源优势,联合探索创建——吉林“长白山臻品”大湾区展示展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宣传推广,探索打造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省域农业合作新机制,让两地企业共享合作成果。

(二)高位推动,促进吉粤企业南北合作结对。我厅以“吉品味道 农香健康”为主题,组织38家优质企业携近500款特色农产品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方位展示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硬实力”。其中有修正、益盛、泉阳泉等12家优质长白山人参企业参展。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参观我省展区,询问了我省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和带农增收情况。省委副书记吴海英率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参工作专班、省工商联及龙头企业代表出席强农论坛。期间,我厅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举办了“吉粤情‘参’ 湾区共享——吉粤省际合作暨人参、化橘红系列名特优新农产品湾区推介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张玉香、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宋丹阳、全国农业展览馆副馆长宋代强等应邀出席。吴海英副书记代表我省致辞,明确提出了吉林农产品走出去和吉粤合作的方向思路,农业部贸促中心主任马洪涛、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委员、副总经理吴长海等重要嘉宾分别就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及吉粤两省合作模式作了主题演讲。吉粤两省农业战略合作正式签约,举行了吉林“长白山臻品”大湾区展示展销中心、吉粤农产品共享前置仓、吉林大湾区共享工厂揭牌仪式和吉林人参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茂名化州化橘红走进吉林启动仪式,安图县与化州市作为吉林人参和广东化橘红姐妹城市结对,进行了“吉粤比翼齐飞”吉粤年菜开发、产销对接、出口企业等14对吉粤企业南北合作结对。

(三)强化模式探索,开创合作路径。我们积极推动吉粤两省农业合作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产品到企业,由企业到产业,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四个共享”的合作机制逐渐成为双方共识。一是共享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广东省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和销区采购商资源,培育壮大产区供应商,促进销、产区两大市场主体紧密链接,实现南品北上、北品南下,产销两旺、互利双赢。展会上,广东中荔农业集团率先与吉林农嫂达成吉林鲜食玉米业务合作,实现近千箱吉林鲜食玉米出口,推动吉林人参和玉米面条出口北美,将吉林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二是共享生产车间,降低企业成本。以吉林省馨合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兴肇庆预制菜中心为主的吉林大湾区共享工厂揭牌成立,推动更多的吉粤名品进入省际合作快车道,帮助吉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销区市场零投入进行本土化生产。同时,借鉴广东预制菜出海的创新实践,以预制菜合作为小切口,推动吉粤更多地道风物产品联姻、研发联合、营销联名,打造出口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共享+出海”新路径。三是共享储存云仓,提高物流效率。以中韩(长春)冷链物流园和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共享云仓揭牌成立,标志着吉粤共享储存云仓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双方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大数据实现库存共享和库存调剂,提高冷藏设施和智能温控设备的利用效能,为两地农产品生产主体提供仓储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扩大销售半径,提高送达效率,推动双方产品更好“入粤”“入吉”“出海”。为双方的加工企业和广东鲜果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四是共享研发平台,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广东预制菜产业研发的“最强大脑”,两省共享研发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系统,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缩短企业创新研发链路、降低产品研发成本、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速打造以吉林人参为主要原料的各类加工品产品矩阵。目前,双方合作研发的人参乌鸡汤、人参酥饼、人参曲奇、人参龟苓膏、人参大盘菜、人参海马汤、人参熬茶、人参蒸鸡等产品已陆续成型,接近量产。

(四)扩大人参应用范围。将林下山参费用纳入全省医保个人账户、门诊慢病特病及中医优势病种支付范围,实现医保“个账统筹可支付、门诊住院均报销”目标。举办全省林下参临床应用培训班,指导全省中医院合理使用林下参。建设8个中医药膳培训推广中心,在长春市、延边州举办了两期全省人参药膳推广培训活动。面向中医院食堂、职工疗休养机构、社会餐饮机构和普通百姓推广人参药膳。与伊利集团、妙可蓝多食品科技公司、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等企业深入对接,开发人参系列产品。推动食品企业开展 “人参+食品”开发,长春皓月、中之杰等企业开发了人参滋补汤品、人参卤制品、参味鸡、人参牛肉干、人参饼等20余款预制食品、休闲食品。指导省内预制菜企业研发出人参鸡汤、人参锅包肉等爆款产品,打造人参“一桌菜”,扩大人参原料多领域应用,拓展有效需求。

(五)促进人参消费。省内方面,指导“三市一州”政府宾馆开发出一批人参菜肴并列入公务接待菜单。推进名优特新的人参精深加工产品在酒店、宾馆、旅游景区等销售。协调工会系统引导会员消费,将人参产品列入职工福利采购范围。在长春市、延边州等地举办人参药膳推广培训班,在餐饮机构、机关食堂等推广人参药膳。省外方面,组织省内龙头企业参加长春健博会、第七届进博会、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第三十二届中国食品博览会、第二届世界林木业大会等展洽活动,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海南开展系列宣传推介,围绕渠道拓展、产品研发、生产代工等方面与南方各省开展合作,推动吉参南下。指导省参业协会在杭州建立吉林省野山参体验中心馆。打造京东吉林长白山野山参拍卖馆,开辟高品质人参营销渠道。与修正集团对接,2025年起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人参产品展销旗舰店,拓展域外目标市场。

(六)开展人参科普宣传。围绕人参“怎么吃”“什么人可以吃”等问题,开展科学系统的知识普及。邀请张伯礼院士录制“院士说人参”节目。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吉林网等省直媒体开设“林海参乡”专栏专题。加强正面宣传,突出林下参高端、稀有、神秘的历史文化属性,协调省内各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推出相关报道3400余篇。在机场、火车站、高速站等交通枢纽组织投放人参宣传片、公益广告和宣传语。配合央视综合频道《本草流芳》栏目组制作《瑞草之首》人参专题纪录片,于2024年12月3日首播。

二、优化产业供给

(一)强化现代化种植管理。编写了林下参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技术指南(试行稿),争取国家林草局支持,将在我省先行开展林下参种植试点,全面普及标准化种植。持续优化原料质量,培训参农1.5万人(次),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面积5000亩。支持敦化市创建人参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示范基地2600亩。

(二)持续规范线上线下人参市场秩序。协调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全省人参市场和经营主体开展全链条监管执法,立案267件,规范整改4633户,线下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人参产品基本出清。指导人参销售经营主体店铺内实行人参分类分区经营、明码标价,标签标识管理,做到一货一签、货价相符,市场秩序持续规范。  

三、强化政策支持

经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争取,推动在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中增设了人参集成项目,围绕“林下参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及治疗不同疾病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资金规模2000万元(其中,吉林省1500万元,国家基金委500万元)。目前,项目指南建议已完成论证工作,近期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组织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谋划人参产业聚力攻坚专项,2025年度拟投入财政资金2400万元,支持“人参全参龄食用安全性评价、林下参种质资源利用与品系选育、野山参智能辅助鉴定系统开发、人参健康食品开发及产业化、红参加工工艺优化及产业化”5项攻关课题的研究。力争通过5年连续支持,逐步破解人参产业科研瓶颈问题。支持野山参智能辅助鉴定设备研发,目前已完成1.0版本开发,样机已在检测机构试用,正在充实完善数据库。

下一步,我厅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深入推进“四个共享”模式,培育壮大产业链,深度融入供应链,不断扩大“吉品味道”系列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四个共享”模式推广工作,构建定期工作交流机制,及时化解合作中的问题,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是强化项目建设。以项目为依托推动落实,加速构建吉粤农产品电商平台及市场体系,支持企业扩大预制菜共享生产车间,提高区域性仓储物流中心共享储存效率,创建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三是深化省际合作。复制推广“四个共享”机制,加强其他省际农业合作,拓展全国市场、国际市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5月26日

(联系人:于金库 电话:15104488511)

分享到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