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2024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扎实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有力应对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实现高位再增产,总产达到853.2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连续2年排在全国第4位。单产达到971.7斤/亩,连续3年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播种面积扩大到8780.7万亩,实现“19连增”。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出台11项增收措施和21条奖补政策,激发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当年新上帮扶产业项目913个,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例达到69.9%。庭院经济规模增至30.8万亩,较2023年翻了两番。脱贫劳动力就业15.1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39.8%。
三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创新实施行业部门梳理需求、科技部门组织推动的科研机制,组织开展智慧农机、现代种业等10个课题研究。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108万亩,保持全国领先。建成高标准农田806.29万亩,累计建成面积占永久基本农田62%,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四是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创新建立以人参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722.7亿元、人参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渔业产值达到68.7亿元,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肉牛屠宰量实现翻番、达到52万头,由全国第11位跃升到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五是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果。深入实施“十县引领、百村示范、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打造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5个、示范村201个,创建“九有六无”美丽村1020个。聚力支持边境村建设,开展万名人才人口到村、民营企业进边疆、G331边境游、吉浙千万游客互换等系列活动,边境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六是农村重点改革持续深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扩大至4个整县、77个整乡,首批合同到期地区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顺延。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面积增长14.9%。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37家,带动小农户152.3万户,同比增长20.8%。
当前,全省“三农”发展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系统谋划和有效加以应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发〔2025〕1号),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对标中央文件,逐项研究落实措施,起草制定了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保持“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的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系统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已于春节前正式印发实施,3月27日向社会公布。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2024年“三农”工作主要成效,提出2025年“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
第二部分围绕6个方面,安排24项重点任务。一是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强调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等内容。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调提升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细化实化产业和就业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边境村发展活力等内容。三是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强调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推动以人参为代表的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内容。四是提升县乡村统筹的乡村建设水平。强调优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内容。五是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文明乡风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安宁等内容。六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统筹推进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持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等内容。
第三部分聚焦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具体要求。
三、文件起草的总体把握
《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年度性、针对性、实效性,从中央、省委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既着眼当前,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中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些要事实事;也放眼长远,着力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系统布局。全面落实中央最新部署,对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乡村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工作,既提出明确路径、量化指标,也作出制度性、机制性安排。
二是把握我省优势。立足我省乡村特色产业资源和传统种养习惯,坚持目标牵引、结果导向,聚焦推动人参、肉牛、梅花鹿、食用菌、林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细化了落实举措。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短板问题,提出针对性工作举措,并对持续增强边境村发展活力作出安排部署。
四是守好改革底线。紧扣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承包地、宅基地、集体“三资”、涉农补贴等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明确了改革导向、改革措施和底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