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铁东区城东乡房身村四通八达又平整宽阔的村路上,就会看到道路两侧绿意盎然的灌木、整洁有序的农家小院和清澈见底的沟渠。村民杨玉忠站在自家门前感慨道:“自己家干净了,还得看左邻右舍。家家都干净了,整个村子环境才真正好。”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逻辑——共建共治共享。连日来,铁东区各乡镇瞄准短板弱项,在细微处发力,掀起一轮轮人居环境提升热潮,让乡村由内而外焕发新颜。
党建引领聚合力
干群同心筑家园
环境整治千头万绪,关键在组织,核心在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铁东区坚持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环境治理的强大引擎。房身村党组织书记赵金昌对此体会深刻:“整治过程中,我们坚持倾听村民呼声,精准发力解决问题。”该村构建起“党员包保+带头自治”模式,成为撬动全民参与的关键支点。党员们认领责任路段,化身保洁员,担起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巡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及时处理,形成高效闭环。党员的身影活跃在村头巷尾,他们弯腰清扫的身影、耐心劝导的声音,如同无声的动员令。村民看在眼里,行动随之跟上,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观念转变悄然形成。村民们说“家家都干净,环境不就好了嘛”正是在党建引领下,干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生动注脚。组织引领、党员先行、群众跟进,铁东区成功将环境整治转化为一场党群携手、同心协力的生动实践。
靶向攻坚解难题
民声所向即所行
整治成效如何,群众感受最直接,评价最权威。房身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为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村那条路边沟,以前一到夏天就蚊蝇乱飞,味道也难闻,大家意见很大。”一位村民反映的问题迅速被列入整治清单。房身村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村民呼声,建立问题台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垃圾堆积、卫生死角、污水横流、村容杂乱等顽瘴痼疾,发起精准有力的专项攻坚,以“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为目标,彻底清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牛皮癣”。在清理整治基础上,房身村同步启动村屯主干道“扮靓美化工程”,通过道路绿化、道路养护、垃圾清理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村落“颜值”。
机制护航保长效
文明新风润心田
整治成果易得难守,只有依靠长效机制的保障,才能避免“一阵风”,实现“长治久美”。房身村建立保洁员队伍,每日两次对村内主路、沟渠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扫保洁,确保日常垃圾“日产日清”“日清日结”,垃圾不过夜成为常态。实施常态化管理,定期对卫生死角、杂草、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清理,对重点路段和部位加强管护力度。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庭院卫生、村庄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维护环境成为自觉。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持续宣传环保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规范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全民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和随意丢弃现象。这套融合了队伍建设、制度约束、精细管理、持续宣教的长效机制,如同为乡村环境上了一道牢固的“保险”,确保了整治成果的持续巩固和提升。
铁东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并重,在巩固现有“面子”光鲜的基础上,更在精细化、品质化上深挖“里子”内涵。从房身村到铁东全域,干群同心、标本兼治的生动实践,正推动着乡村人居环境向更高水平跃升,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注入澎湃动能。(四平日报 通讯员 高寅 李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