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醒:警惕玉米白斑病在我省扩散流行
2025-08-13 18:59:44
来源:  

玉米白斑病是近年来新传入的玉米叶部病害,通常在抽雄吐丝期发病,初期在玉米叶片上出现豌豆大小水渍状褪绿病斑,随后病斑逐渐变白或灰白色,边缘清晰,正反面形态一致,常误认为除草剂药害斑;后期病斑可连片,致叶片枯萎,整株枯死,引起玉米早衰、果穗发育不良,一般产量损失10%-50%,严重时可致绝收。近5年来,我国玉米产区白斑病发病区域有所扩大,2024-2025年东北地区南部普遍发生。根据当前我省玉米白斑病调查情况,结合8月份气象条件,预计今年我省玉米白斑病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70万亩;8月中下旬进入发生为害盛期。

当前发病情况

截至8月12日,我省通化市东昌区、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梅河口市、抚松县、长白县发现玉米白斑病,发生面积3.72万亩,其中,通化县发生面积3.26万亩。发病地区一般病株率为1%-70%,其中,通化县、梅河口市、集安市病株率较高,分别是70%、18%和10%,其他发生区域一般病株率小于10%。

下阶段发生趋势

玉米白斑病已跨区传播至东北玉米主产区,目前病原菌分离鉴定、传播方式和流行规律尚无定论。初步研究得出其发展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我省玉米集中连片种植,种植密度高,且玉米品种抗感病差异明显,基本具备适宜玉米白斑病发生流行的寄主条件。

根据吉林省气象局预测,预计未来一周(8月13日-19日),全省平均气温23.0℃左右,比常年21.8℃稍高。全省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比常年33.6毫米稍多。气象条件有利于玉米白斑病扩散流行。

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培训宣传,普及玉米白斑病发病症状,加强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田间发生动态,准确研判风险,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并严格执行新发突发病害信息报送制度,指导适时开展防治工作,对偏重发生区域重点防控,有效控制病害流行蔓延,减轻危害损失。

分享到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