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针对我省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过程中存在的秸秆当季难以完全腐熟、发酵期集中、障碍胁迫重、次年病虫草害加重等问题导致水稻减产、农民接受意愿低的问题,本项技术通过在水田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田块开展旱地作业方式将水稻秸秆还田至耕层15—20cm深度位置,结合旱平整地、养分调控、绿色病虫草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水稻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田生产农闲积温,有效解决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适宜区域
适于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延边州、白城市、松原市、梅河口市成熟稻区,非新开苏打盐碱水田等。
三、适宜县域
双阳、榆树、九台、公主岭、农安、德惠、磐石、桦甸、蛟河、舒兰、永吉、双辽、伊通、梨树、辉南、集安、柳河、通化、宁江、前郭、长岭、扶余、乾安、洮北、洮南、大安、通榆、镇赉、延吉、珲春、敦化、图们、龙井、和龙、安图、汪清、梅河口等。
四、自然条件
(一)适宜降雨量
非限制性指标。
(二)适宜土壤温度
秋季土壤封冻前、春季耕层土壤化冻深度达到20cm以上时。
(三)适宜土壤湿度
低于40%。
五、秸秆还田利用量
(一)技术还田率
还田率90%以上。
(二)亩均还田量
亩均还田量500kg以上。
六、技术流程图
七、实际操作图
八、技术要点
(一)技术分类
水稻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按照不同还田时期可分为秋翻还田和春翻还田两类。
(二)技术要点
1.地块选择。技术实施地块应具备秋季收获后或春季耕层化冻后田间含水率低、地势平坦等特点,水田连片,更利于该技术应用。
2.秋季收获。秋季收获采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粉碎后秸秆应满足长度小于10cm、粉碎合格率大于90%、稻草留茬高度小于20cm、抛洒均匀度大于95%、秸秆漏粉率小于1.5%等质量要求。
3.促腐菌剂喷施。促腐菌剂应选择具有低温促腐功能的产品,尤其秋翻还田技术更应保证菌剂质量要求,以更好利用秋收后封冻前农闲积温,以达到延长稻草秸秆发酵腐熟时间,降低集中腐熟导致的障碍胁迫。用量应达到每吨稻草喷施有效活菌数量大于20×109CFU,或者每公顷大于160×109CFU。
4.还田作业
(1)机具选择。应选择具有农机鉴定部门出具的农机推广许可证且具备稻草深翻(深埋)还田功能的专业机械。
(2)还田质量。作业质量要求应满足作业深度大于15cm、深度合格率大于90%、作业后地表植物残留量(湿重)小于200g/m2(还田率大于80%)、作业后田面高度差小于3cm等质量要求。
(3)翻地作业。如采用春季深翻还田作业,建议采用稻草翻埋机进行还田作业,可以一次性作业实现还田、整地多项作业,省时省力。待还田后结合浅水耙地,耙地深度5cm为宜,不可大于8cm。如采用秋季深翻还田作业,可采用春季旱整平,旋深8—10cm。旋后田面平整,地表高低不超过3cm,土块直径小于4cm的应达到60%以上,直径大于8cm的土块不超过10%。插秧前灌水泡田后浅水耙地,耙地深度5cm为宜,不可大于8cm。
(4)养分管理。稻草还田后,稻草腐解过程需进行碳氮平衡,因此需增加氮肥施用量10%—15%,第3年后,应减施氮肥10%—20%
(5)水分管理。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合排水晒田,排除有害气体,降低秸秆腐解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6)病虫草害防治。农业防治:采用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壮秧、适时插秧、适宜密度、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清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生物防治: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条件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虫害。田间释放赤眼蜂、设置性诱剂诱捕器防治二化螟,稻田养鸭、养蟹控制草害。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风吸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水稻二化螟。化学防治:如发生稻瘟病应在出现叶瘟时及时防治,破口期重点预防穗颈瘟,每公顷用40%稻瘟灵乳油1000—1500mL、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400g或2%春雷霉素水剂1200—1800mL喷雾防治。如发生稻曲病,可在抽穗前3—7d,每公顷用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225—300mL或24%井冈霉素水剂300—600mL喷雾防治。如发生水稻二化螟,可在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每公顷用18%杀虫双水剂3000—3750mL、90%杀虫单可溶粉剂750—900g、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150mL喷雾防治。对于杂草防治,可根据稻田杂草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进行除草。
九、注意事项
该技术在我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需根据秋收后和春季土壤化冻后水田土壤湿度进行确定,如秋季和春季田间含水量低可采取该技术。但该技术的应用需要配套大马力机械,我省水田生产目前农业机械马力普遍不能满足该技术实施要求。该技术不适宜在我省西部新开苏打盐碱水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