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
2025-07-11 09:44:37
来源:  

全省玉米目前多处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整体长势与往年持平,根据当前田间作物长势,为做好田间管理、防灾减灾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现提出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地参照执行。

一、加强田间管理

生育进程正常地块可采用“一喷多促”技术,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有灌溉条件的,可根据玉米需水需肥规律,采用水肥一体化适期补水补肥。受前期低温、内涝影响造成相对苗小、苗弱的地块,应适时追施尿素等养分。生育进程推迟明显的,后期视情况采取叶面喷肥和站秆扒皮等促早熟措施,促进籽粒成熟。如遇雌雄不协调情况,可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人工赶粉等方式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结实率。

二、科学减灾增产

(一)抗伏旱。针对可能出现的伏旱天气,可在抽雄前灌水,防止掐脖旱,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连续进行多次喷雾,为叶片提供必需的水分及养分。

(二)抗洪涝。针对可能出现洪涝的地块,灾害发生前要及时开沟清渠,减轻渍涝灾害影响。发生洪涝灾害后,要及时清沟除渍,千方百计排除积水;对养分流失严重的地块,根据作物长势及时追施氮肥,并适当增施钾肥,同时注重锌、硼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也可结合“一喷多促”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三)抗台风。对茎秆倾斜且果穗未着地的玉米,可不做特殊处理,以免挫伤根系造成减产;对于根系有损伤或根系已再次生长扎地的玉米,可采取垫扶措施,使玉米果穗离开地面;对已经倒伏、平铺于地上,且根系没有损伤的玉米,需在3天内人工扶起,将相邻的4~6株绑在一起,在3~5天后剪断绑绳,使其恢复自然生长。

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立足预防,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针对叶斑病、穗腐病等病害,可在初发期选用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针对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进行防治;针对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噻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针对红蜘蛛,可在发病初期选用唑螨酯碱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分享到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