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2025-10-09 09:46:38   来源:   作者:冯 超
打印| 字号:[         ]
长白山里采参忙

十月的吉林,长白山层林尽染,秋色如画。敦化市贤儒镇贤儒村的参田里,正上演着一场丰收的盛景。

参农们驾驶着现代农机,肥沃的黑土被缓缓地翻开,一株株白嫩饱满的人参破土而出,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大地的珍宝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参农王延祥小心翼翼地捧起刚刚出土的人参,如同捧着初生的婴儿。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喜悦:“瞧瞧这参,个头大、形态好,今年的产量提高了20%!而且棵棵健康,没有病害,这可了不得了!”

这份丰收的喜悦,正是吉林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长白山地区作为中国人参的原产地及核心产区,每到秋季,便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收获时节。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人参种植不仅承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更延续着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然而,丰收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曾几何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病害频发等问题,如同阴云般笼罩在参农心头,制约着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

转机的种子在科技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团队在王秋霞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联合吉林万通集团盛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围绕人参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开展重点攻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令人赞叹。研究团队以腐熟后的中药渣为原料制作有机肥,每年可消化利用废弃中药渣3—5万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更让“废料”变成了“宝贝”;他们还从人参根际土壤和植株中筛选出有益微生物菌株,开发出专用微生物菌剂,这些微小的生命守护者既当“营养师”又当“保健医生”,让人参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们现在种参,更像是在照料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王秋霞在技术培训时如是说。她的足迹遍布吉林省的各个参区,将科学的种植理念播撒在参农心中。

金秋时节,这项技术成果已在敦化市、通化县、抚松县等10余个县市绽放异彩。每年5000—10000亩的示范推广面积上,人参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优质参比率提高25%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参农们实实在在的收益,更是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夕阳西下,整片参田被染成金黄色。收获归来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筐筐精心挑选的人参即将走向市场,成为滋养生命的佳品。秋风送爽,丰收的喜悦在长白山脚下蔓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人参种植方式,为这个古老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