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吉林省2019年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9-06-17 16:32:00 作者  来源:吉林省率先办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提出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和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着力点,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吉林农业加快提质转型、加快动能转换,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如期完成了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年度工作目标,呈现出加快转型、加快跃升的良好态势。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的总体形势没有变。加快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的首要任务,也是今明两年必须破题、必须取得实质进展的硬任务。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顺利完成规划承诺的率先发展目标任务,为全省乡村振兴、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到今年底,长春市及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有6个以上县(市、区)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基础稳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调减成果,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定粮食综合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建设省级“两区”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精准化建管政策,探索建管一体化模式。2019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确保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2.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重点推广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1000万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3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70万亩,机械深松整地146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向“两区”、贫困地区、长春市和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安排。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新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

  4.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和隐患排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保墒技术。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

  5.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加快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实施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6.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打造吉林未来农业智慧园,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标准型益农信息社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

  7.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工作,力争创建认定省级产业园10个。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品,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特优区创建。推进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创建。

  二、调结构强产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8.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园艺和人参、食用菌、经济作物、山珍食品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和特产之乡。扩大设施园艺生产规模,加强棚膜园区标准化建设,增强反季节蔬果供应能力。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137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

  9.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以非洲猪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稳步发展猪禽产业、重点发展牛羊产业、加快发展鹿蜂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粮改饲”和“无抗肉试点示范”,创建国家级食源性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和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围绕黑猪、黑牛、肉羊、地方优质鸡等遗传资源,开展畜禽新品种培育。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粪污处理,发展绿色养殖。加快推进全国无规定疫病区和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力争畜禽养殖业产值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4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

  10.着力发展生态渔业。因地制宜发展湖库增养殖、池塘标准化养殖、冷水鱼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休闲渔业等产业。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渔政管理,划定自然水域禁渔期,控制捕捞强度,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严厉查处电力捕鱼、“三无”渔船、“绝户网”等非法活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增长4%以上。水产品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增长5%以上。

  1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粮食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围绕粮、畜、特等优势农产品实施深度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乡村振兴浙企吉林行”等农产品推介活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启动建设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00个。突出抓好梅花生物300万吨玉米、嘉吉生化200万吨玉米等一批精深加工扩能升级项目。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

  12.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支持龙头种业和信誉种业银行信贷融资。推进海南育制种基地建设与提档升级,发挥对种业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创新、品种测试与检测、良种繁育等能力建设。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加快种业资源聚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

  13.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利用好冷资源,打造冰雪文化、发展冰雪经济,拓展赏雪景、观雾凇、体验冰雪运动和东北年俗等乡村游憩休闲项目。创新推进乡村避暑休闲产业发展,打造长白山乡村避暑新标杆,拓展丰富沿江、滨湖、草原湿地避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拓展完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3个,吉林最美休闲乡村20个,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企业100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94亿元,增长10%以上。

  14.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抓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推进公主岭市、永吉县等6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

  15.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开展全国百户农企进吉林活动,面向全国遴选100户大型涉农企业集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达成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东北四省区对接交流,扩大与京津浙沪苏粤等省份合作成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开发。

  三、抓改革建模式,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16.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农户联合成立合作社,实现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231”工程,国外培训100人,省外培训2000人,省内培训3万人,冬春农业科技培训100万人。

  17.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完善信息应用平台,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主导模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18.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等改革。抓好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施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解决农垦企业及职工医保、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房屋所有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19.建立带户促增收新模式。开展设施园艺、畜牧业、种植业节本增效等增收专项行动,推广产业带户模式、双创带户模式、主体带户模式、产业扶贫带户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举办全省农村双创大赛,培育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专家,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作用。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和重点任务落实。

  20.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创业促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政策资金扶持,为农民工等人员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

  四、重科技促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21.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新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建设一批集成果转化、融资孵化、技术开发、产业创意、产品创新、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为一体的星创天地,重点建设省级星创天地10家以上。完善农业科技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

  22.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措施,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综合利用率达到38%以上。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监测平台管理。新建10个绿色优质安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渔业渔政管理,对5类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实施专项监测,实现省内水产原良种场和重点苗种场监测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以上。重点培育吉林玉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等“吉字号”品牌。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0个,新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240个。

  24.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抓好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试点面积扩大到220万亩。集成组装黑土地保护技术,探索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路径和推广模式。

  25.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五料化”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集成推广秸秆收储运用典型模式。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每块农田都有专人包保、专人监管。

  26.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加快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项目,支持中小型畜禽养殖场采取堆沤发酵方式就近就地还田。实施“白色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开展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可降解农膜及回收机械试点。

  27.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全面保护天然林,继续实施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中西部农防林建设工程。加强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工程建设。推进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加强查干湖生态保护与东辽河污染治理。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稳步实施退牧还草。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乡村田园绿化美化行动。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区县和乡镇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五、抓落实勇担当,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8.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确实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制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和工作办法,全面抓好项目安排、部门分工、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助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9.完善顶层设计。抓好《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修订完善,充实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安排创新举措。各地要按照调整后的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协同推进,统一任务目标、统一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30.加强资金投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统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保障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金融多样化需求。

  31.严格督查考核。加大督查督办和绩效考核力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全程督办、跟踪问效、全面评估,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作落实见效。合理运用督查考核结果,将其作为评价地方“三农”工作的重要标尺,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对规划落实的监督指导,确保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打印』『关闭

line

 主办: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