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朝阳镇“一棚春色”书写村民共富鲜活答卷
2025-03-25 10:09:08
来源:  

近年来,辉南县朝阳镇立足“围城”地缘优势,以服务城区居民“菜篮子”为切入点,聚焦向阳、兴德,新胜三个近郊村,连片打造千亩棚膜蔬菜产业集群,用“一棚春色”书写产业升级、村民共富的鲜活答卷。

精准定位:“围城经济”催生“黄金菜园”

朝阳镇紧邻辉南县城,依托“半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精准对接城区居民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构建起“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链条。目前,3个园区共建成蔬菜大棚100余栋,种植面积超100亩,形成以生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为主的多样化蔬菜种植体系,实现“四季有菜、均衡供应”。通过订单农业、直供商超等模式,年销售新鲜蔬菜达3万公斤。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菜”

“从选种到采收,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蔬菜绿色无公害。”兴德村大棚负责人郭佳介绍。朝阳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改变传统“靠天吃饭”模式,推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引入滴灌、温湿度智能监测等现代化设备,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种植。此外,通过施用有机肥、物理防虫等生态技术,打造全流程绿色生产链,蔬菜品质显著提升。

共富图景:小菜篮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守着大棚比外出打工强!”向阳村村民张玉霞擦拭着刚采摘的生菜,笑容满面。像张玉霞这样的“棚膜新农人”,该镇3个园区有100余户。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朝阳镇构建起“土地流转得租金、人园务工挣薪金、人股分红享股金”的多维增收体系。2024年,3个园区实现蔬菜产值4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村民贾佰友笑着说:“以前冬天只能‘猫冬’,现在大棚里一年四季有活干,收入翻了几番!”园区还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脱贫户参与育苗、管护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从“菜园子”到“菜盘子”,从传统种植到现代经营,朝阳镇正以棚膜蔬菜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推动棚膜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以更蓬勃的生机、更鲜亮的绿色,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梁硕)

分享到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