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主岭市立足资源禀赋,以“1369”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精准发力特色养殖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培育出“蚯蚓养鸡”“寒地小龙虾”“特色养马”等特色项目,形成“多点开花、链式崛起”态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托起群众“致富梦”。
蚯蚓养鸡:生态模式筑起富民产业链
在南崴子街道,吉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蚯蚓养殖+生态养鸡”模式成为特色养殖的标杆。走进合作社,2.6万余只蛋鸡日产蛋2万多枚,每枚售价1至2元,产品远销全国。从2009年的家庭作坊起步,如今已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其蚯蚓鸡蛋、富硒鸡蛋凭借生态品质打响品牌。
寒地小龙虾:科技赋能抢滩市场空档
桑树台镇的寒地小龙虾养育基地里,“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模式正创造着新价值。荷润稻香合作社的130亩水塘与300亩稻田,实现了池塘育苗、精养与稻田养殖的多模式融合。今年投放的25万尾小龙虾,预计增收8万至10万元,池塘育苗每亩利润达1.35万元。
当地依托吉林农业大学、湖北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利用东北气候特性让小龙虾在7月中旬至8月底上市,精准抢占南方高温淡季的市场空档。镇内牛场的牛粪经科学转化成为天然养料,更构建起生态循环链条。“我们计划以点带面推广,让‘一田双收’惠及更多农户。”桑树台镇副镇长刘明坤说。
特色养马:资源变资产拓宽增收路
环岭街道高家岗村与孤榆树村共建的养马场,让本地资源焕发新生机。60余匹肉用马采用科学饲养方法,2024年实现净利润40.78万元。养马场不仅为两村村民定制就业岗位,优先聘用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还带动周边农户将余粮转化为饲料,形成“养殖+就业+资源转化”的增收闭环。
“目前养殖场正在扩建,年底完工后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村工作人员周景学介绍,养马产业正从集体项目辐射为区域富民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从生态鸡蛋到寒地小龙虾,从特色养马到产业链延伸,公主岭市以特色养殖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图景,奏响了产业振兴的“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