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搜索热词:

农业 省情 蔬菜 农业农村部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风文明
和龙市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掠影

  初冬和龙,银装素裹,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大地,因文明乡风的浸润而分外肥沃,让根植于此的幸福不惧严寒,迎风绽放。

  “我今天走了5000步,身体好,心情好,日子就好!”12月10日,和龙市龙城镇合新村村民崔哲吉在村里溜达一圈后,回到自己干净整洁的小院,从码放整齐的柴垛上取了几块柴禾,走进厨房哼着歌做起午饭。他告诉记者,就在今年上半年,他还每天喝得迷迷糊糊,个人卫生邋遢不说,家里家外更是脏乱得一塌糊涂。在文明乡风建设中,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他收拾了庭院卫生,还与他谈心,耐心灌输文明健康观念。如今,崔哲吉改变了生活方式,戒了酒,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把房间和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现在老崔经常到村部来,汇报思想,展示进步,从他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带给他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合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亚晶告诉记者,近年来,和龙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培育文明新风、提升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等措施强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厚植乡风文明沃土,让和龙大地到处绽放幸福之花。

  走进冬日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黛瓦白墙下,一幅杨柳依依、田畴碧绿的乡村图画,给冬日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美丽春意。“当下的和龙,这样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和龙市乡村振兴局干部李元博告诉记者,和龙市围绕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目标,在各村通过绘制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谚语等,大力展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传统民俗,弘扬孝善文化、村规民约、文明乡风,不仅美化了城乡环境,宣传了精神文明,也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成为各村常青的一道亮丽风景。

  和龙市的乡风文明建设,不仅走进了村民心中、画在了村居墙上,还写进了村规民约、筑成了文化基础,更成为全市乡镇村民的共同行动。

  为营造淳朴民风,和龙市将树立婚事简办新风、养老敬老新风、求知重教新风等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中,并把村规民约的自治精神融合到乡村治理中,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和龙市在各村建设文化广场、门球场、棋牌室、老年活动室以及农家书屋等,配置相应的体育健身路径、文化宣传栏、照明灯等设施,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文艺演出以及乒乓球、象棋、拔河、广场舞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村民参与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

  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和龙市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推选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办事公道的“五老”人员以及乡贤人士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能力,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定期进行卫生清理、村屯治理、环境美化,共同打造整洁、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以“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定期评比,先后评选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360户,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增强了群众对家乡建设的荣誉感。常态化启动“爱心超市”,鼓励村民在带头致富、好人好事、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评比中获得“爱心积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有效激发脱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村民在致富奔小康、改善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作贡献,营造人人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打印
访问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7799号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486
网站标识码:2200000037    公安备案号:220104020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