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搜索热词:

农业 省情 蔬菜 农业农村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 > 黑土地保护
解锁黑土地“健康”“增收”双密码
  对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保护性耕作技术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的春天,是和东北大地备耕节奏同频共振的。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敖曼所在的科研团队来到松原市前郭县查干湖镇图那噶村大宝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示范基地,举办单产提升型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演示会。
  现场,十几台专用农机一字排开,在敖曼的指挥下,这些“庞然大物”依次发动,所过之处,土壤翻动,秸秆归行,种肥播撒……各环节在机械之力下变得高效而有序。
  百余位技术推广人员、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观摩学习。每一台农机开过去后,大家就立刻围拢上去看作业后的田地。“专家说用这个技术不仅省时省力,产量也能提高不少。”大家热情高涨,议论纷纷。
  最初,保护性耕作并没有现在这么受欢迎,甚至受过冷遇。科研团队逐渐意识到,只有兼顾“保护”与“增产”,才能让技术推得开、留得住,并从政府引导转变为农户自发推广。
  十余年来,科研团队依托农机创新,不断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步,进行了高留茬免耕、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垄作少耕等一系列技术探索。
  2018年,团队提出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优势相结合,解决了苗期低温大小苗、增产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多年多点示范,增产效果显著,示范田平均增产10%以上;
  2020年,团队在条带耕作技术基础上,又提出了条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将土壤保墒、粮食增产与高效节水等优势相结合,为我省西部地区水资源及光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新方案。
  经过数次革新,保护性耕作技术增产成效愈发显著。这次技术演示会上,敖曼重点讲解的正是近年来研发的两种新技术。
  现场,记者遇到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伟,他是专程从乾安县赶来学习的。
  “去年,我们引进了条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范围进行了试验种植,测产结果显示,应用新技术的地块增产20%。这次和专家当面请教后,我了解得更全面、信心更足了,计划三年内在我们服务的地块上全部推行这项新技术。”高伟说。
  现场演示活动结束后,又举办了单产提升型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由东北地理所、前郭县政府承办,得到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等单位支持。在多方共同参与下,本次活动“干货”满满。
  东北地理所关义新研究员介绍了单产提升型保护性耕作暨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双辽、前郭、汪清推广人员分别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多个市县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分享交流了实践经验。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强调,保护性耕作技术要以高效、简单、实用的农机为支撑,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之路,才能得到持续推广应用。
  对于这样“实地观摩+理论阐述”的培训“套餐”,前郭县农机服务中心主任毛海军赞不绝口:“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经验,就像打开了黑土地健康高产的密码。”
  多年来,前郭县推动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不断提升,土壤质量明显改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1050万亩,实现适宜区域全覆盖。
  本次培训期间,东北地理所与前郭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百万亩高标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及应用基地建设,将保护性耕作技术、遥感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新型农机、农技、农艺技术集成叠加,形成支撑县域黑土保育、产能提升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
  从现场演示到培训班,敖曼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有问必答。多年来,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她和团队成员们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各个县(市),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宣讲、演示、培训活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各项技术要点。
  目前,我省梨树、榆树、双辽、长岭、舒兰等不同生态类型区都已建立起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示范点。“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需求、有期待,这也是我们研发创新的动力。”敖曼说,“接下来,我们将在技术的集成化、系统化、简易化、精准化上继续发力,同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增加示范点,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专家团队、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示范推广体系。”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7799号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450
网站标识码:2200000037    公安备案号:22010402000688